电源线 电视监控系统中的电源线一般都是单独布设,在监控室安置总开关,以对整个监控系统直接控制。一般情况下,电源是线是按交流220V布线,在摄像机端再经适配器转换成直流12V,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采用总线式布线且不需很粗的线,当然在防火**方面要符合规范(穿钢管或阻燃PVC管),并与信号线离开一定距离。 有些小系统也可采用12V直接供电的方式,即在监控室内用一个大功率的直流稳压电源对整个系统供电。在这种情况下,电源线就需要选用线径较粗的线,且距离不能太长,否则就不能使系统正常工作。这是因为供电电源的功率一定时,电压越低则电流越大,而大电源在较小的线路电阻上也能产生较大的压降,使摄像机电源端口的实际电压值达不到要求的值。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的图像要么抖动、无彩色,要么干脆无图像,此时在摄像机加载(即不断开摄像机电源)的前提下测量一下其电源端口处的电压值就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此时的电压值可能只有10V左右)。很多工程公司在初次进行采用直流12V电源直接供电的电视监控制系统的调试时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方便改为交流220V供电,而且也不方便改为交流220V供电,而且不方便更换粗线时,就需要采用可调直流电源将供电电压提升到13-14V,以保障摄像机端口处的工作电压达到12V。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这种做法并不是规范的做法,而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特别是,当各摄像机距中心控制室的距离差别较大时,可能会损坏近处原己正常工作的摄像机,因为该摄像机到控制室的电源线的长度较短(导线电阻较小),不会产生太多的压降,而这种做**使其电源端口电压升高到13-14V。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采用多个电源分别供电,即近距离用标准电压供电、远距离用稍高的电压供电。 通信电缆 通信电缆指的是接于系统主与***之间的2芯电缆,可以选用普通的2芯护套线,但一般来说,带有屏蔽层的比绞两芯线抗干扰性能要好些,更适合于强干扰环境下的远距离传输。可选用的通信线如RVVP—2/0. 15或RVVP—2/0. 3等。 选择通信电缆的基本原则是距离越长,线径越粗。例如:RS—485通信规定的基本通信距离是1200m,但在实际工程中选用RVV—2/1. 5的护套线,可以将通信扩展到2000m以上。当通信线过长时,需使用RS-485通信中继器。将控制信号放大整形。否则,长距离通信控制指令便不能被***稳定地接收或根本不能接收。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通常指的是用于控制云台及电动3可变镜头的多芯电缆,它一端连接于控制器或***的云台、电动镜头控制接线端,另一端则直接接到云台、电动镜头的相应端子上。由于控制电缆提供的是直流或交流电压,而且一般距离很短(有时还不1m),基本上不存在干扰问题,因此不需要使用屏蔽线。常用的控制电缆大多采用6芯电缆或10芯电缆,如RVV—6/0. 2、RVV—10/0. 12等。其中6芯电缆分别接于云台的上、下、左、右、自动、公共6个接线端。10芯电缆除了接云台的6个接线端外还包括电动镜头的变倍、聚焦、光圈、公共4个接线端。 在电视监控系统中,从摄像机到***的空间距离比较短(通常都是在几米范围内),因此从***到云台及电动镜头之间的控制电缆一般不作特别要求;而由控制器到云台及电动镜头的距离少则几十米,多则几百米,在这样的监控系统中,对控制电缆就需有一定的要求,即线径要粗。这是因为导线的直流电阻与导线的截面积平方成反比,而控制信号经长距离导线传输时会因其导线电阻(几-几十欧姆甚至更高)而产生压降,线径越细或传输距离越长则导线电阻越大,控制信号压降越大,以至于控制信号到达云台或电动镜头时不能驱动负载电动机动作。这种现象对于低电压控制信号尤为明显,如对于交流24V驱动的云台及直流6-12V驱动的电动镜头,可能会出现云台经常被“卡”住而起动不了(特别是在大转矩情况下),电动镜头动作极慢或干脆不动作。其原因如图6-3所示。由图可见,由于控制电流I会在导线电阻R上产生压降,因此控制器输出电压减去该压降后才是加在云台或电动镜头上的实际电压。因此,控制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必须用粗线径的导线,如选用RVV—10/0. 5或RVV—10/0. 7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