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风场是海洋上层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它与海洋中几乎所有的海水运动直接相关,是海洋学的重要物理参数。在海洋动力学过程中,它不仅是形成海面波浪的直接动力,而且是区域和全球海洋环流的动力。同时,海面风场调节海/气之间的热量、水汽和物质交换,维持着区域与全球的气候,更是气象预报的必要参数。海面风场直接影响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等。此外,海面风场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为作战指挥人员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且可行提高武器的使用效能。海面风场的常规检测系统主要通过船舶、海上浮标及沿岸站等。对于覆盖全球70%的海洋来说,由常规检测系统获得的海面风场资料十分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卫星遥感技术为海面风场的监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手段。1978年发射的seasat一A卫星装载的散射计sAss在108天运行中所积累的海面风场数据量超过近百年海面风场常规检测数据量。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改进,以1991年ERS一1卫星装载的散射计为标志,卫星散射计进入业务化运行。卫星海面风场逐渐被广泛使用。卫星海面风场与常规测量数据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大面积同步测量,可满足区域和全球检测的需求。卫星海面风场可行为海洋/大气数值预报提供服务。可行代替大气数值预报结果或气候学海面风场数据,用来直接驱动海洋动力学模式。2、可满足动态检测和长期监测的需求,如台风路径和结构变化,大气锋面结构与变化等。目前,各国发射的卫星散射计在运行时间上协调,构成气候学尺度的连续监测。3、卫星海面风场具有实时或准实时性。可行涉及船舶、浮标不易抵达的海区。4、卫星资料同时具有自动求面积平均值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数值模型的检验和改进。5、多传感器卫星海面风场数据的融合有利于提高精度。微波散射计、微波辐射计、微波高度计、合成孔径雷达等四种微波传感器均可行提供海面风场或风速数据. 参考资料:多传感器卫星海面风场遥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