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宿松路与太湖路交口处的阳光消化病医院楼顶失火,大火虽然很快被扑灭,也无人员伤亡,但是也造成了医院病人受到惊吓。为此,记者走访省城多家民营医院发现,有的医院消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医院则令人担忧。
医院是人员密集场所之一,而且医院里有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如乙醇、氧气罐等,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再加上病患多数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非常危险。记者一共走访了6家医院,有4家医院虽装有防火门,但防火门并没有按规定关闭,而是全部都打开着,而且为了防止防火门自动关闭,医院竟用绳索将门与门后的防火栓扎起来。据消防部门介绍,火灾中,未关闭的防火门在物理效应上会形成“烟囱”效应,助长火势蔓延速度。这时从楼道逃生就很困难。
虽然大部分医院都配备消防设备,但是由于有的医院建成时间比较久,没有及时更新消防设备,导致消防设施并不能正常使用。记者在金寨路上的一家医院3楼试图打开消防橱窗,但是打开按钮后,并不能正常打开消防橱窗。而在南二环上的一家医院内,有一个消防栓任凭记者怎么使力,也转不动消防栓阀门。
东流路上的一家医院门诊部大厅,未见有关消防通道设施的提示牌。记者随后上楼搜寻,还是没有看到提示牌的身影。火灾中人员疏散,本来就精神高度紧张,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恐慌情绪。根据逃生疏散指示牌行走,是逃生时*重要的导向线索。位于长江西路上的红十字会心血管病医院,医院每个楼层都安装有防火卷帘门,它除了具有普通门的作用外,还有防火、隔烟、抑制火灾蔓延、保护人员疏散的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