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技术名称
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
适用范围
1
供热系统集中控制
以自动化控制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热源(锅炉)、管网和用户作为整体控制对象,建立供热系统控制与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供热系统的优化控制与管理,达到“按需供热”目的。可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性,显著地提高系统供热效率。
供热系统
2
气候补偿技术
气候补偿技术具有多种形式,能够随室内外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用户侧系统供热量,避免供热过度或不足,实现稳定供热。
3
分时分区控制
根据不同功能建筑物用热需求与时间的规律,调控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供热量,实现按需供热、降低能耗。
4
变频控制技术
动态跟踪锅炉系统中的相关参数变化量,对送、引风机,炉排电机等用电负荷实时调控,实现节能优化运行。
5
烟气冷凝热回收技术
在锅炉烟道中加装冷凝热回收装置,回收烟气显热和水蒸汽的汽化潜热,提高锅炉综合热效率。
锅炉系统
6
水泵调速技术
在变负荷工况下,通过改变水泵转速调节热水系统的流量,达到节电、提高系统能效的目的。
7
无补偿冷安装直埋技术
采用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29)、《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CJ/T155)等标准的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按照《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标准设计,可*大限度地减少补偿器和固定支架,具有投资低、施工周期短、防水保温性能好,运行期间热损失小、事故隐患少、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并提高供热系统可靠性等特点。
供热管网
8
整体式保温结构
在直埋管的基础上采用适用于既有地沟使用环境的预制整体式保温防腐结构,对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提高节能保温效果。
既有地沟供热管网改造
9
蓄热技术
在供热管网负荷峰谷差变化较大或存在余热回收时,采用蓄热技术平衡热负荷、利用余热,有利于供热系统**稳定运行。
大型集中供热系统
10
分布式二级泵供热技术
在热源处设置低扬程的**泵,并在热力站设置一次水侧的二级泵,联合调节,实现节能运行。
11
水力平衡调节技术
在供热管网安装具有调节功能的阀门,进行水力平衡调节,使流量合理分配,解决热源近远端用户供热不均衡的问题,实现节能运行。
12
热计量装置
选用符合《热量表》(CJ128)要求的热计量装置,安装在热源、热力站或楼栋相关位置,可为供热系统能源审计、控制和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利于供热节能及计量收费。
13
分段配风燃烧技术
按一定比例分段配风,实现充分燃烧.其特点是可有效地控制空气系数、烟气在炉膛里的流速和排烟温度,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燃气锅炉及工业窑炉
14
燃气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利用换向阀和蜂窝陶瓷蓄热体,实现燃料在低过剩空气状态下燃烧。换向阀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切换,使两个蓄热体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节能和降低NOx排放量等目的。
15
燃煤锅炉石灰石双效脱硫技术
将石灰石均匀放置于链条锅炉的煤层上部,在炉内燃烧中将烟气中的部分硫吸附于石灰石上;排出的石灰石与炉渣一同进入循环水中,使水质变为碱性,结合炉外湿法脱硫对烟气进行脱硫,可以达到较好的脱硫效果。
14MW及以下的链条炉排燃煤锅炉
16
燃料成型燃烧技术
将原煤(高硫煤、劣质煤、煤矸石)、秸秆和有机废料筛分、粉碎、加入添加剂,加工混和,轧制成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SO2与固硫剂作用,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
小型燃煤锅炉
17
燃气锅炉调压器
根据*优反馈信号管径及信号拾取点设计阀口结构、膜片、呼吸孔,具有反应快,既满足静态特性要求,又满足快速动态特性要求等特点。
燃气锅炉
18
供热管网检漏技术
通过采用包括环境调查、压力测试比较、余氯检测、音听检漏、阀栓听音、钻探定位或区域泄漏噪声自动监测等自动监测技术,对供热管网泄漏进行检测。